首届“生态艺术学话语体系建构”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2024年5月11-12日,首届“生态艺术学话语体系建构”学术论坛在中山大学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山大学艺术学院、中华美学学会生态美学专业委员会与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共同主办。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西安音乐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深圳大学、济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扬州大学、云南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山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及出版社的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

本次论坛是国内首次以生态艺术学主题举办的学术会议,设有六场主旨发言,包含生态艺术学建构元理论、生态艺术学建构的意义、生态艺术学的建构路径与理论研究、生态艺术学视域下的文艺实践等议题。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中山大学副校长、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谢湜教授等莅临论坛开幕式现场。开幕式由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中华美学学会生态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程相占教授主持。高松校长首先致辞,他对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高校长介绍了中山大学艺术学科的历史积淀和发展现状,他指出生态艺术学回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命题,更指向当代前沿的艺术创作实践,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会议现场
随后中华美学学会会长、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院长高建平教授致辞,他首先回顾了美学与艺术学结合的历史发展演变,进一步从美学与艺术学学科建设的角度,指出“生态艺术学”的建构是“术”与“道”的结合,必将促进中华美学的发展与中山大学艺术学科的建设。
最后中山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金婷婷教授对支持本次论坛举办的各单位和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并介绍中山大学艺术学院的发展历程和学科建设情况,指出艺术学院积极呼应艺术生态学建构的学术议题,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搭建交流合作桥梁,推动学科平台建设。
在为期两日的会议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生态艺术学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和智慧交锋,“生态艺术学建构元理论”是本次论坛的重要议题。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教授对“现代艺术与艺术概念”进行了深入阐释。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心峰教授指出“通”、“天人相通”的观念是中国古代对人与自然、人天关系思考的集中体现,当代生态艺术学研究应从传统天人相通观念中获得宝贵启示。国务院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教授认为生态美学和生态艺术应避免陷入纯自然主义、原生态主义或者超人类主义误区。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经过相互诱导、启发、冲突与和解而达成的高级和谐。教育部戏剧与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周星教授对生态美学与艺术审美互动关系进行了思考。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程相占教授以基于艺术学独立成门与生态美学渐趋成熟的背景,指出生态艺术学的建构将推动艺术学的生态转型、把握全球勃兴的生态艺术潮流。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赵奎英教授从生态艺术学概念的提出、界定、研究对象和开放谱系四个层面,对当代生态艺术学建构提出自己的独到理解。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中心主任邱邑洪对人文艺术学科的高质量发展作了展望。
与会专家学者对生态艺术学的建构路径研究进行考察。国务院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夏燕靖教授从中国农耕时代的艺术文明与艺术造物生态观两个维度,指出艺术史生态史观应兼顾人类和自然、近期与远期、局部和整体的利益。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宋伟教授分析了禅宗美学中的生态智慧。中国音乐美学学会副会长、西安音乐学院罗艺峰教授指出,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人的内在“空村”,造成普遍的无意义感,并由此提出从生态艺术学的对象、视界、哲学基础三方面问题的反思。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李世武教授、山东大学艺术学院高迎刚教授、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李新教授、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罗成副教授、刘昕亭副教授围绕“生命共同体意识”、“生态艺术的现代性批判路径”等问题进行探讨。
学者们还关注生态艺术学视域下的文艺实践。在生态文学方面,扬州大学文学院姚文放教授以“生态学时代文学如何作为”为题,提出了五点方法论的思考。中山大学艺术学院彭建楠副教授以《诗经》等经典为中心,探索上古先民形成对天地自然的审美观照。
在生态电影与生态戏剧方面,中山大学艺术学院陈阳教授以电影《雪豹》为中心,探讨从“文化符码”到“全景世界”的高超电影理念构想。苏州科技大学文学院朱鹏杰副教授、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杨慧芹老师,中山大学艺术学院周子恒老师、张倩玉老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研究系博士生王储结合文本分析和拍摄实践考察,探讨尊重自然万物的价值观念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的构建。
在生态音乐与舞蹈方面,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院长刘瑾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羡涛教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尹航教授、中山大学艺术学院蒋晶副教授、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王文卓副教授、中山大学艺术学院韩闻赫副教授、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程三南聚焦于创作表演实践,探讨生态环境与地方性声景的构成,认为艺术研究、创作、教育必须必要关注生态命题。
在生态美术方面,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刘心恬副教授、济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张嫣格副教授、中山大学艺术学院李浩然副教授、中山大学艺术学院王天乐、冯嘉安老师分别进行了相应的成果分享,认为历代美术创作体现着自然观、人文精神以及艺术实践的交互共生,为生态艺术学的理论建构提供了丰富案例。
12日中午,“生态艺术学话语体系建构”学术论坛迎来闭幕式。闭幕式由中山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孔庆夫副教授主持,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程相占教授和中山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张哲分别作总结发言暨闭幕词。
程相占教授指出本次论坛是国内首次以生态艺术学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充分展示了生态艺术学这个新兴领域的强大吸引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为进一步探讨生态艺术学的建构汇聚了学术智慧、明确了发展方向。
张哲书记感谢与会专家学者的出席和支持,他表示,中山大学艺术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创新的精神,积极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期待在未来与各位专家学者携手共进,共同推动中山大学艺术学科的研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