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名课 | 艺术学院:《粤剧经典唱段赏析与实践》浮一袭青衣水袖,唱一出戏曲人生

发布人:胡中龙 责任审核人:李燕 系统审核人:李明章

编者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推出“名师名课”专题,通过讲述中大名师/名课背后的故事,发挥榜样力量,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

 

不入梨园,安知春色如许? 

浮一袭青衣水袖,唱一出戏曲人生;

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唯需一曲,拨动君心弦!

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庆夫老师的

《粤剧经典唱段赏析与实践》,

体味一番戏曲人生。


 

教师简介

 

孔庆夫,文学博士(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中山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音乐理论教研室主任。出版《粤剧唱腔音乐形态研究》等论著3部;主持国家民委、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广东省社科规划、广东省教科规划、广东省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堂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在《文艺研究》《戏曲研究》《戏曲艺术》《文化遗产》等学术刊物,以及《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主流媒体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新华文摘》、“学习强国”全文转载多篇。荣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等奖、王国维戏曲论文奖等。


 

课程简介

 

《粤剧经典唱段赏析与实践》通过对多部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经典粤剧进行解读、示范和导聆,课堂从戏曲剧本、戏剧冲突、音乐唱腔、舞台身段、文化表达等多个方面展开,促进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进一步促进粤剧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课程采取了“理论讲授 + 名剧导聆 + 课堂示范 + 文化解读 + 实践教学”“五位一体”教学模式。除了常规的经典导聆外,在不同的课堂上还设计了剧本研读、表演模仿、名段学唱、生旦对唱、文案创作等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强化参与感。

 

《粤剧经典唱段赏析与实践》设有不同的课程板块。在革命题材粤剧模块,会讲授享有“北有《红灯记》,南有《山乡风云》”等盛誉,真实描写解放战争时期广东五邑游击队与当地反动武装斗智斗勇,并成功解放“桃园堡”的《山乡风云》;并会通过课堂赏析与示范教学,讲解真实再现革命先烈周文雍、陈铁军(中山大学学子)以反动派的刑场为婚姻殿堂,坚毅献身革命的《刑场上的婚礼》等红色经典粤剧。

 

粤剧《山乡风云》海报

(刘琴:红线女饰)

 

在原创粤剧模块,多角度、多层次地解说现代都市粤剧的典型代表《花月影》,这一展现人性光辉、呼唤正直人格,讲述功名与情义、得到与失去、毁灭与不能毁灭的凄美爱情故事。在移植粤剧模块,选取了来源于琼剧同名剧目,被周恩来总理赞誉为“南国红豆”的《搜书院》,通过对比赏析与实践,理解粤剧在表演排场、表演形式、表演风格、音乐声腔等方面的特点。 

 

粤剧《花月影》海报

(杜采薇:倪惠英饰,林园生:黎骏声饰)

 

在改编粤剧模块,会讲授《白蛇传•情》对白素贞和许仙爱情故事的重新解读;还会讲授传奇粤剧《帝女花》,领会其中坚毅的家国情怀。在老师的示范带领和同学们的研读模仿下,重点攻破其中的“香夭”唱段,这不仅是粤剧最被熟知的唱段,也早已成为了粤剧文化的标识性符号。 

 

粤剧《白蛇传•情》海报

(白素贞:曾小敏饰,许仙:文汝清饰)

 

透过丰富的粤剧名段赏析,同学们不仅掌握了粤剧在剧本、唱腔、编排方面的特色,而且体味了戏曲中饱含的真挚情感。那至真至善的雅致与婉约;那至情至性的生死与离别;还有那至纯至美的悲壮与爱念。剧中的故事,诠释了人世间的不离不弃;剧中的曼妙,延续了红尘中的千年回眸;剧中的凄美,蕴藏了江湖里的家国情怀。

课程讲授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经典名剧,通过理论、示范与实践多层次教学深入结合的沉浸式学习和导聆体验,让同学们掌握传统戏曲文化知识、提升艺术审美能力与情感表达能力的同时,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粤剧之美、戏曲之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学生感想

丰富的内容,多样的教学形式,

让大家在《粤剧经典唱段赏析与实践》

课堂上收获颇丰,感受良多。

接下来就将舞台交给同学们:

 

粤剧,这原本藏在泛黄话本中、老式留声机中、破落青石巷中的传统艺术,就这样触动了我——一个甚至不会说粤语的大学生的心弦。

——公共卫生学院(深圳) 童健愉

 

我们是中山大学开展艺术类公选课的第一批受益者,体会到了粤剧真正走进课堂。唤起了我们对粤剧的兴趣、认识和感悟,了解到了粤剧发展的重大意义,开始重视并愿意帮助振兴粤剧。

——政务学院 梁纪童

 

我原以为,诗词,是存在于李白的金谷园,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是存在于柳永的望潮,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存在于李清照的青涩,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然而有幸,艺术的流觞曲水将粤剧的琉璃盏停在了我的面前。浅尝之中,得以一品粤剧唱词中的绝美诗韵。

——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张家豪

 

我是广东人,可说来惭愧,在这之前我从未静下心来看完哪怕一部粤剧。甚至在我外婆拿着小板凳坐在电视机前认真地欣赏里面放的“咿咿呀呀”时,我还嗤之以鼻,觉得看戏是一个专属于老年人的爱好。但当我上了第一节课后,我发现我错了。粤剧并不只是上个年代的人的专属,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让所有静下心来感受它的观众为之沉沦。是的,我爱上粤剧了。很感谢学校开设了这样的一门课,让我,还有许多同在此课堂的学生,感受到了粤剧的美,是我们大多数人从未认真去体会过的美。

——医学院(深圳) 黄玮瑶

 

温婉的水乡出温婉的剧,粤地风景秀丽内敛,江浙也以温婉扬名。而今,一出《白蛇传•情》,将江浙故事搬到了粤剧舞台之上,两番温婉之气的结合更是别有一番滋味。这出《白蛇传•情》开场“忆情”就给了我极大的视觉冲击力,真真是颠覆了我对传统粤剧那种浓妆艳彩又有点僵硬的印象。

——中国语言文学系 何爱贞

 

转载来源:中山大学教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