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起抗疫,志愿有你|艺术学院学子积极参与南校园核酸检测志愿服务

发布人:胡中龙 责任审核人:金婷婷 系统审核人:吴晓枫

5月30日凌晨

广州海珠区、越秀区发布了

开展全区核酸检测的通告

5月30-31日

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万名师生

在新体育馆进行第一轮核酸检测

学生志愿者们迅速响应

积极投身志愿服务

为有力有序开展核酸检测贡献力量

 

主动请缨,有招必应! 

 

      受医护人员和学生志愿者的强大精神鼓舞艺术学院的本科生们积极响应第二轮检测的志愿者招募。

      6月5日,本科一年级的黄思媛、董依依、郑映芳、赵梓岚、何思迪、岑葆宜、黄紫萸等七位同学主动请缨,共同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齐心协力,共撑广州

 

艺术学院的志愿者们不辞辛苦

投入到指引受检人入场、样本信息录入等

志愿服务中

高效出色地协助医护人员

有条不紊地开展检测

董依依同学还加入了南校驰援北校的小分队

为第一次全员核酸检测的北校园带去经验

充分体现了艺术学院学子的

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艺”起抗疫,志愿有你

      5月30日,在佛山完成了检测任务,又直奔中大核酸检测点的医护人员列队入场时,现场的中大学子自发响起热烈的掌声,真实演绎了“无惧风雨是这样的你我,铮铮誓言我们初心的炙热”。让我回想起一年前疫情发生在武汉的时候,许多社区自发组织志愿者帮助居民买菜、购买防疫物资、组织居民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我的内心深处响起一种声音:我要做些什么!

     不久,中山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布一则通知:需要60名志愿者协助开展第二轮核酸检测工作。我将这则通知告诉室友,大家都说:好呀好呀,一起去吧!

      60名志愿者准时来到南校新体育馆,经过培训后,志愿者穿上防护服、带好防护面罩,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几位同学负责的是样本信息录入和采样人信息录入,信息录入完成后,受检人即可进入采样区。看着受检人从信息录入区走向采样区,仿佛在我们和一线的医护人员之间建起一条无形的纽带。

虽说一天的志愿活动时间不长,但重要的是为抗疫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也更深刻地体会到所有战疫一线人员的辛苦。这份辛苦,不惊天动地,却因为真诚无私而弥足珍贵。 

                   ——20级本科生 黄思媛

 

      身为“生于非典,考于疫情”的一届学生,去年疫情严重的时候,我们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庇护下只用专心备考,但在居家隔离期间,我总会被各种新闻报道中的抗疫英雄事迹所感动。高考后,我有幸成为中大的一员,罗校长教导我们要:“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怀着一颗热爱公益的心,我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加入的学生社团就是青年志愿者协会。

      当广州本土疫情卷土重来,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加入了青协紧急成立的抗疫志愿工作小组,负责招募、组织南校园内的疫苗接种与核酸检测志愿者。在学习练琴之余,我与其他成员分工合作,发布问卷星、制作排班表、建群联系志愿者、统计志愿服务时长,与众志愿者一起协助引导学生和教职工有序高效地进行疫苗接种与核酸检测。

     在线上,志愿者们踊跃报名,积极响应我们的号召,甚至有同学说:“不要志愿时也不要工作餐,就希望自己的周末过得有点意义。”每每有新的任务,我们总是能在一夜之间召集到上百名志愿者。在现场,志愿者们众志成城,同心协力,有组织有纪律,推进各项防疫抗疫工作顺利完成。为期三天的检测,南校园累计检测30951人,是中大五个校园中检测人次最多的,虽疲惫但我收获更多的是满足与自豪。

      5号下午,我加入了南校驰援北校的小分队。因为他们是第一次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我们可以给他们带去一些经验。这是我第一次拜访北校园,没想到竟身负这样光荣的使命。北校的场地相对南校的新体育馆要小许多,我们因地制宜,坚守到晚上十一点,协助北校志愿者们圆满完成任务。虽然没来得及欣赏北校园的风景,但我相信下次再来,定会阳光明媚,不再有疫情的阴霾。

                   ——20级本科生 董依依

 

 

艺术学院的志愿者们牺牲了

休息的时间

出色完成了引导、信息录入、

维持秩序等工作

每一份小小的志愿服务力量

都化作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抗疫防疫的工作还在继续

我们终将战胜疫情

“广州,唔使惊,做乜都掂!”

广州加油!海珠加油!

中大加油!

 

文案:柳醒龙 陈芳

排版:孙吉、刘逸佳